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,地跨北纬35°17′54″至36°02′40″、东经104°12′48″至105°01′06″之间,南北长82.9公里,东西宽73.3公里。安定区东北及东部邻会宁,东南接通渭,南部与陇西、渭源毗连,西南连临洮,西部至西北与榆中接壤。
地形
安定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,地势最高处为西南部高峰乡城门寨,海拔2577.3米;最低处为北部关川河谷地,海拔1671.3米。城区所在地海拔为1898.7米。
气候
安定区气候属中温带干旱、半干旱区,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。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41.4千卡/平方厘米,年平均日照2500.1小时。年均气温6.3℃,极端最高温34.3℃,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.1℃。无霜期141天。全区正常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,多集中在秋季,蒸发量高达1500多毫米。
水文
安定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,分属祖厉河流域和渭河流域,其中祖厉河流域占全区总流域。
面积的99.5%。主要河流有祖厉河一级支流关川河、西巩河及其二级支流东河、西河和称钩河,以及渭河一级支流秦祁河。
关川河为境内最大河流,主流全长180km,主要支流有东河、西河和称钩河。
西巩河位于东部,由东向西流经青岚、石泉、葛家岔、新集、西巩等乡镇,在西巩驿镇汇合出境,至会宁的鸡儿咀汇入祖厉河。
东河:位于安定区东南部,发源于华家岭西北山麓,由东南向西北流经宁远、杏园、李家堡、团结、凤翔等乡镇,在市区与西河汇流入关川河。
西河:位于安定区西南部,发源于内官南山及胡麻岭东北山麓,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符川、高峰、内官、香泉、凤翔等乡镇,在市区与东河汇集流入关川河。
称钩河:位于西部,由西向东流经称钩,在巉口汇入关川河。
行政区划
截至2013年,安定区辖2个街道、12个镇、7个乡。分别为:中华路街道、永定路街道、凤翔镇、内官镇、巉口镇、称钩驿镇、鲁家沟镇、西巩驿镇、宁远镇、李家堡镇、团结镇、香泉回族镇、符家川镇、葛家岔镇、白碌乡、石峡湾乡、新集乡、青岚山乡、高峰乡、石泉乡、杏园乡。
人口民族
2011年末,安定区户籍人口453062人(其中农业人口362641人)。全年出生人口4207人,出生率为9.14‰;死亡人口2551人,死亡率为5.54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3.6‰,计划生育率91.99%。
安定区境内有回族、东乡族、蒙古族、满族、壮族、土族等少数民族分布。
经济
2011年,安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.34亿元,按不变价计算,同比增长13.8%,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.34亿元,同比增长5.21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.9亿元,同比增长20.7%,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.1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。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682.72元,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︰28︰51。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.06亿元,增长30.95%,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.83亿元,增长33.01%。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.56亿元,增长31.68%。
第一产业
安定区是全省马铃薯、胡麻、豆类的主要产区之一。2011年,安定区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值8.34亿元,同比增长5.21%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4.58万亩,粮食总产量27.79万吨,比上年增加0.09万吨,增产0.32%。其中夏粮23.23万亩7241.42吨,秋粮131.35万亩270664.5吨。玉米播种面积31.11万亩,总产量达9.34万吨;马铃薯播种面积100.24万亩,总产量98.64万吨;蔬菜播种面积达7万亩,总产量74051吨。截至2011年末,安定区大牲畜存栏9.07万头,牛存栏2.86万头;生猪存栏11.95万头,猪出栏13.96万头;羊存栏15.26万只,出栏9.69万只;家禽存栏50.65万只。全年肉类总产量16164.5吨。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5.13万千瓦,农用大中型拖拉机794台,农用小型拖拉机10684台,农用运输车37743台。
第二产业
安定区相继建成了甘肃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、甘肃超兴淀粉制品公司、定西陇峰淀粉公司、定西薯峰淀粉公司、定西陇海乳品公司、甘肃众星锌业公司、定西佶业工贸公司、甘肃金羚公司、甘肃扶正药业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,完成了定西陇海公司菊粉生产线、甘肃超兴淀粉制品公司全粉生产线、定西薯峰公司变性淀粉生产线、定西螺钉公司热处理生产线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,开发了菊粉、全粉、变性淀粉等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的产品。
2011年,安定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.8亿元,实现增加值7.02亿元,同比增长21.7%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.87亿元,同比增长32.64%,实现工业增加值4.38亿元,同比增长24.2%。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.88亿元,比上年增长19%。2011年末,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5家,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.27亿元,同比增长78.63%。完成施工面积275.48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45.3%。
第三产业
2011年,安定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.96亿元,同比增长19.15%。实现增加值1.93亿元,同比增长14.8%。社会消费品销售额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52.46亿元,同比增长35.8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完成营业额17.03亿元,同比增长36.8%;零售业完成营业额32.7亿元,同比增长36.5%;住宿业完成营业额0.48亿元,同比增长31%;餐饮业完成营业额2.25亿元,同比增长32%。
交通
截至2013年,安定区有国道过境4条187.8公里,省道过境3条96公里,县道过境10条271.5公里,专用公路2条19.4公里,乡道10条140.2公里,乡村道路1318.3公里。国、省道过境通油路的乡镇有16个,占乡镇总数的84.2%,通油路的村有101个,占行政村总数的33%,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13.8公里,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框架,县乡道为支线,东西连接,南比贯通,以“五纵五横”(五纵:白高路、靖定路、马塬路、定渭路、定陇路。五横:兰宜路、葛西路、巉柳高速、312国道、王定路)为主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。
社会事业
“十一五”以来,安定区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6项,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4项;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1项;申请各类专利118件,授权58件。安定区依托旱农中心建立了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依托圣大方舟建立了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研究中心。
安定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“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(区)”,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“2009—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(区)”考核验收,荣获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(区)”称号。
2011年,安定区共有普通高中6所,在校学生18818人;普通中学57所,在校学生20588人;职业中学2所,在校学生7288人;小学200所,教学点68个,在校学生24815人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%。幼儿园11所,在园幼儿6136名。高考本科录取人数2530名。
2011年,安定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家,其中区级医院3家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、妇幼保健院(所)1所、中心卫生院6家、乡镇卫生院16家、社区服务中心2所,床位1389张。全区儿童“四苗”全程接种率99.79%,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.18。
民俗文化
安定区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是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,历史悠久。
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大量遗存,陆续山土了国家级文物“新莽权衡”、省级文物“西夏金卷”、明代木板彩绘、唐代雕塑和新石器时代彩陶等。
社火,亦称秧歌,是安定区民间广为盛行的传统文娱形式之一,每年春节期间演出。有高跷、太平鼓、推车、龙灯、舞狮、旱船等表演节目。演唱曲子有《绣荷包》、《织手巾》、《采花》等民间小曲。
戏曲,主要有眉户子、小曲子、秦腔、皮影戏等。
安定区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剪纸、刺绣、彩灯等。
艺术创作
安定区先后创作了《许铁堂》、《国薯之乡》、《弘扬陇曲,宣传定西》、《洋芋工程铺富路》等剧目20多部,创作《女子令钹》、《灯笼夯》等舞蹈100多个,每年创作书法、美术、摄影作品1300多幅。其中文化馆花儿歌手丁天兰同志演唱的《骑上尕马儿下四川》、《阿哥的肉》等花儿分别获2001年、2002年、2005年国家级和省级金奖、银奖。